调查数据显示,每年全国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而平均每天就约有1370名老人走失,从年龄上看,走失老人的平均年龄为75.89岁,65岁以上老人占81%,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占37%,走失老人趋向高龄化。老人走失是一个牵动着亿万家庭的社会问题。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并梳理了一些防老人走失的方法。
每年全国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
据《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白皮书》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每年全国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而平均每天就约有1370名老人走失;从年龄上看,65岁以上老人容易走失,比例达到80%以上;迷路、精神疾病和老年痴呆是老人走失的重要原因。
调查发现,走失老人中,男性占42%,女性占58%。从年龄上看,走失老人的平均年龄为75.89岁,65岁以上老人占81%,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占37%,走失老人趋向高龄化。
哪些地方老年人容易走失呢?报告显示,走失老人居住地多为农村或中小城市。人口流动带来的疏于照顾及老年人贫困,加剧了走失风险。据调查,我国老年人走失主要发生在大量人口流出的地区,与留守老人问题相伴相生。中小城市与西部农村是我国老年人走失的重灾区,走失的多数为农村留守老人。?
报告还指出,在发达国家,老人走失主要是由于失智造成。而在我国,除了失智这个原因,由于疏于照顾和老人贫困,使得老人走失风险加大。在老人走失的原因方面,最多的是迷路走失(35%),其次是患有精神疾病而走失(18%),因失智而走失(17%)排在第三位。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接受过救助的走失老人中,有25%的老人再次走失,其中走失5次以上的老人占6%。走失老人中72%的老人大多都有记忆力障碍情况,其中,经过医院确诊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占比例的25%。研究显示,走失老人家庭大多没有带老人去医院做过失智,也就是老年痴呆症的临床检查,实际上走失老人中失智老人的人数和比例要远远大于目前已经确诊的人数和比例。
出门遛弯,八旬老人走失7个多小时
一提起自己年过八旬的老父亲曾走失一事,家住合肥市王卫社区的丁先生至今仍心有余悸,1年多前的一天早上5点多,他的父亲丁大爷出门遛弯,可直到当天早上8点多,丁大爷也没回家,“最令人着急的是他没带手机,也没带钱。”
六神无主的丁先生随即和家人一起四处寻找,可找遍了家附近丁大爷常去的场所也没找到他,“公园、超市……全找了个遍,也没找到他,于是,我拨打了报警电话。”在求助警方的同时,丁先生又向社区老龄办、关工委求助,并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了丁大爷走失的消息,希望热心人能提供线索。
很快,有市民提供了一条“线索”:在合作化南路附近看到一个老人和丁大爷十分相像。丁先生赶紧前往查看,可位老人并非丁大爷。
丁先生一家随即又将搜索范围扩大到周边五公里范围,但仍是一无所获。转眼到了当天中午12点多,一位热心市民打来电话称,在南二环附近一公交站牌看见一位大爷与丁大爷十分相像。?
丁先生赶到现场一看,果然是自己的父亲丁大爷,此时距离他走失已有7个多小时。“父亲说,早上出门遛弯时走着走着,没多久就迷路了,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一着急,也没想起来求助路人或者借手机报警。”
防老人走失,常见方法有这些
采访中,不少家有高龄老人的市民还分享了一些非常常见实用的防老人走失方法,家住合肥市望湖社区的朱先生建议,可以让老人随身携带联系卡,“此外,还可以使用高科技产品防止老人走失,我父亲今年80岁了,前两年,我特地给他买了一块定位手表,防患于未然。”
据了解,老人走失并不局限于“失踪24小时以上才能报警”的规定。所以一旦家里有老人走失,就应立即报警,求助于警方。
联系卡:务必注明有效信息
联系卡上务必注明老人的姓名、地址、子女姓名和电话 、老人常见病史等信息。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市民都觉得写一张卡片塞进老人衣兜的做法简单可行。据悉,除了手写联系卡外,子女还可以将上述信息写在布条上,并将布条缝在老人的衣服上。
随身带手机
给老人买部手机,发现老人不见时立刻打电话联系,让他们求助路人确定所在位置,叮嘱他们站在原地别走动,马上去接。
陪护人员:请专人照料
如果家中有精神不好或者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请个保姆或者看护。一旦有了陪护,老人就不会单独外出。
高科技产品:可定位追踪
定位手机、导航仪、定位手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网上已经有不少高科技产品是针对老人、孩子定位的,从几十元的定位手表到近千元的定位追踪器,可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而生活中有不少市民购买并运用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