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前,新昌籍老人曹菊芬的大哥曹志仁在剿匪中牺牲,长眠于异乡。此后,家里人曾多次远赴重庆寻找他的安葬地点,因信息太少,一直没能如愿。日前,在新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的全力寻找及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烈士曹志仁和他的亲人终于对上了号。
“大哥是我们全家的骄傲。”83岁的曹菊芬说,大哥离家参军时,她年纪还小,但她听父亲说起过,她的大哥作战很勇敢,是个英难。曹志仁牺牲后,父亲领回了他的遗物。但后来,由于信息闭塞,一家人都不知道他的墓地在哪里。
来自重庆的一条信息
今年7月,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今日头条”签署合作备忘录,联合开展“英烈精神归故里”公益活动,为烈士寻找亲人。近日公布的新一期烈士信息显示,要寻找一位新昌籍烈士的亲属。从公布的信息来看,这位烈士叫曹志仁,于1950年在梓桐剿匪中牺牲,安葬在重庆璧山区。新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在网上看到这一消息后立刻开展行动,多方寻访,一次烈士寻亲之旅开启。
“我们先是查阅了《烈士英名录》,发现有位叫曹志江的烈士比较符合网上的信息,于是到村里走访,但经过对烈士牺牲地及牺牲时间的核对,发现此人并不是我们要找的人。”新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服务中心主任马克飞说,在《烈士英名录》里查找无果后,他们连续多日走访多个以曹姓为主的村,但始终无果。
工作人员没有气馁,继续走访询问、翻找档案资料。经多方努力,他们发现,富阳市有一位祖籍新昌的曹老太太,可能是曹志仁烈士的直系亲属。他们与这位老人取得联系,经过比对双方的信息,确认她就是曹志仁烈士的亲妹妹曹菊芬。“通过确认,曹志仁是新林乡原钦寸村人,由于钦寸水库库区建设,村里人已经散落到各地,烈士的直系亲属如今就只有一个妹妹,而曹老太太也早已定居富阳。这次能够找到她,真的不容易,也很幸运。”马克飞说。
瞒着家人去参军
昨天,记者联系上了曹菊芬老人。曹菊芬回忆,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生育了十多个子女,但多数都夭折了,只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存活下来。曹志仁和曹菊芬就是其中的幸存者。
“爸爸妈妈非常宠爱大哥,因为他是家里第一个存活下来的孩子。对他们来说,他就是家里的希望。”曹菊芬说,那时候家里穷到兄妹四人只能穿一件衣服轮流出门。
“大哥十分好学。”曹菊芬说,因为成绩优秀,他考进了新昌师范学校。有了大哥这个榜样,尽管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父亲还是咬牙坚持供他们兄弟姐妹几个上学。
正常情况下,从新昌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让家里人想不到的是,十六七岁的曹志仁瞒着家人偷偷地参了军。离家时,他留下一封书信,让家里人到学校里帮他拿回被褥。此后,家里人再没有见过曹志仁,只知道他去了西南军政大学培训。后来,曹志仁断断续续地给家里寄过几封书信,说他在部队里过得很好,每次打仗都取得了胜利。
大哥的墓地找到了
曹菊芬说,1950年的一天,家里人正在吃饭,突然有人送来一块牌匾,上面写着“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直到此时,全家人才知道曹志仁去了哪里、因何牺牲。母亲一遍遍抚摸着牌匾,始终不敢相信大儿子牺牲他乡,还因此“疯”了3年,时常跑到马路上或爬到树上,大喊曹志仁的乳名。
“自从大哥走后,父亲就不同意我们再去学堂念书了。”曹菊芬说,父亲是怕大家都学大哥的样子去参军。后来,曹菊芬的二哥还去请了学校的老师和校长来家里“说情”,但他们都被父亲推了出去。直到1954年父亲去世,二哥才上了学。曹菊芬的大姐因为要挣钱养家,放弃了学业。曹菊芬年龄还小,过了两年,等二哥在上海完成学业后,她才去复读。
曹菊芬说,大哥牺牲后,家里人很想去重庆璧山祭扫一下,“但那时候家里条件比较差,没钱出远门。父亲去世后,找大哥的墓地就越来越难了。”
如今,大哥的墓地找到了。曹菊芬与家里人商量后,决定今年下半年一起去重庆扫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