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近1000公里,只为圆八旬老人26年来的梦!激动的时刻马上就要来了!”6月6日清晨,在从湖北宜昌驱车返回湖南泸溪县之前,湘潭大学驻张家坪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郭凤安发了一条朋友圈。邓光友在外流落26年后,又做回了“张家坪人”。
二十六载,老母夙夜盼儿归
6月6日凌晨,距离宜昌500多公里的泸溪县洗溪镇张家坪村,龙永英屋子里的灯还亮着。她佝偻着背,来回反复踱着步。今天就能见到失联26年的儿子了,这位82岁的老母亲激动得整晚没有合眼。
龙永英的女儿邓来英告诉我们,这20多年,母亲经常在汽车站附近捡废品,盼望着能在那里遇到儿子。等到快过春节的那几天,老人家就整天整天站在村口,等回村的班车。
6月6日凌晨3时,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港务新村,45岁的邓光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也睡不着,干脆起身洗了把冷水脸。打开手机地图,搜索“张家坪村”的位置。自1994年离开这个村子,邓光友便与家人失去联系,再也没有回去过。在他的记忆中,从村口翻过一个山坡,就到了他的家。房子是土木结构,质量不好,经常漏水。屋前有一片竹林,屋后是自家的农田,小时候经常跟着父亲在那里牵牛耕田。老屋旁边还有条小路,每次母亲上山砍柴,他就蹲在路旁等她。
盯着时针一分一秒转动,邓光友终于熬到家乡来人约定的见面时间。他特意换上在集市买的新衣服,提着行李箱,登上了接他回家的车。
三年记挂,老郭促成团圆梦
这是郭凤安第一次见到邓光友,虽然这个名字在他心里记挂了3年。自2018年8月驻村以来,郭凤安每次到龙永英家走访,老人家一提到失联的小儿子就泣不成声。
“当时心里想着,一定要帮老人家圆了这个梦。”郭凤安说。此后,工作队与村干部动员各种资源多处联系打听,仍然无果。看到老人家思子心切,在寻找之余,郭凤安时常买些水果看望龙永英,拉着她的手,陪她聊聊家常。
今年4月的一天,一封地址写着“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港务新村邓光友”的信件寄到张家坪村村委会。郭凤安兴奋得一路飞跑,第一时间将信送到龙永英手中。龙永英喜极而泣。
通过信件得知,离家后的邓光友曾几次误入传销。早些年,他的身份证不慎丢失,因无二代身份证无法乘车回家,又无家人联系方式。几经辗转,后在湖北宜昌定居,靠卖苦力挣钱度日。“经常想念家乡,想念亲人。”邓光友说,“但是这些年在外混得不好,没钱回家,也没有脸面回家。”
好不容易联系上了邓光友,工作队不想就此放弃。考虑到疫情影响,工作队、村支两委认为暂不宜前往宜昌,郭凤安只得反复打电话与邓光友沟通,劝他放下心理包袱。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邓光友终于松口,答应跟工作队见面。6月初,疫情好转,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决定由工作队长郭凤安和村主任龙修旺等前往宜昌接邓光友回家。
一面锦旗,老乡由衷谢党恩
车子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着。邓光友坐在后排中间,紧紧握着两旁郭凤安和龙修旺的手。松开手后,又不停地用拇指和食指摩挲着手里的矿泉水瓶。
下了高速驶入村道,一直安静的邓光友突然情绪激动起来,猛地起身准备强行开门下车,被郭凤安一把抱住后,他大声喊道:“你们骗我,这不是回家的路。村里没有水泥路,山路上也没有护栏!那些年我被传销害惨了,你们又想把我卷进去……”
龙修旺告诉邓光友,这几年村里来了工作队,帮我们做了很多大好事。家家有自来水,户户通水泥路,村里还栽种了蓝莓、黄桃等果树,修建了光伏电站,所有的贫困户都脱了贫,早已不是之前的那个样子了。听着大家讲起这几年村子里的变化,邓光友慢慢平静下来。
6日下午3时,车子抵达村部。见到26年未曾见面的母亲,邓光友顿时嚎啕大哭,一把跪在地上,不停磕头。
“幺幺,回来就好。要磕头,你得先给党磕个头。没有党,没有党的好干部,我们娘俩今生怕是没有机会见面了。”龙永英紧紧抱住儿子,泪眼婆娑。离开村部时,龙永英一家将写有“扶贫帮困办实事,心系群众解民忧”的锦旗送给了工作队和村支两委。
“扶贫攻坚就是圆大家小康的梦,圆大家美好生活的梦。”在郭凤安看来,通过努力让村民们走上幸福的小康之路,他们脸上所绽放的笑容,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褒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